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四川大學校長汪勁松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融合學習 開創(chuàng)未來
2024-09-13 17:03
四川大學
作者:


融合學習 開創(chuàng)未來

——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汪勁松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明遠湖畔,隆重舉行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同學們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關鍵節(jié)點選擇了四川大學,即將開啟新的征程。首先,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代表甘霖書記,向來自五湖四海的9296名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從邁入校園的那一刻起,“川大人”便成為我們共同的身份。自1896年建校,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繼蜀學淵源,熔中西一爐,跨越三個世紀,歷經“兩院入堂”“三水匯流”“三強合并”等歷史變革,兼容并蓄、合而能融、融而創(chuàng)新,在巴山蜀水間生長出川大獨有的“合融”基因,建設發(fā)展成為中國辦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學科門類齊全、總體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孕育形成了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川大精神。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交織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知識更新迭代迅速,教育模式深刻重塑,這給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新“川大人”,要賡續(xù)傳承、弘揚好川大精神,加強融合學習,掌握多元知識、拓寬國際視野、開展多維合作,努力成長為復合型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所以,我今天與大家交流的主題是“融合學習,開創(chuàng)未來”。

  融合學習,要融入民族復興主旋律。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志,國家有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被厥走^往,立志報國是四川大學的紅色基因,無數川大人根植深沉、持久、厚重的家國情懷,把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的錚錚誓言融入精神血脈、化為自覺行動。從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英勇斗爭的朱德,到為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矢志奉獻的吳玉章,從“婦產醫(yī)學先驅者”樂以成,到“中國塑料之父”徐僖,愛國是川大人求學逐夢、建功立業(yè)的動力,是每一個川大青年堅定信念、筑牢信仰的基石。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部署。實現宏偉藍圖,需要新時代青年接續(xù)奮斗。希望同學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珍惜大學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不負時代、不負華年,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融合學習,要融匯文理工醫(yī)多學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科學”時代,沒有一門學科是“孤島”,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突破和新理論產生集中在交叉邊緣地帶,傳統(tǒng)單一的知識結構已經難以滿足創(chuàng)新的需要。川大學科門類齊全,文理工醫(yī)等13個學科門類如眾水相聚,為學科交叉融合和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沃土。學校為了推動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優(yōu)化課程設計,大力建設醫(yī)學技術與智能制造、計算與金融、互聯(lián)化工等交叉培養(yǎng)項目,培養(yǎng)了一批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今年6月畢業(yè)的2024屆本科生中有這樣一個團隊,5名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yè)的同學,從大二開始加入謝和平院士指導的碳中和技術創(chuàng)新班,經過3年的交叉培養(yǎng),他們不僅學習了碳中和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豐富了知識結構,還將各自學科的專長融入到學術研究之中,共同完成5個“大創(chuàng)”項目,并在近150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斬獲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yōu)秀科技作品競賽第1名,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多學科交叉學習讓他們找到了各自熱愛的研究領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潛質。希望同學們善用學校文理工醫(yī)多學科綜合優(yōu)勢,打破學科專業(yè)壁壘、突破思維局限,在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選修不同學科專業(yè)的課程,積極開展跨學科交流,參與跨學科研究,將不同學科專業(yè)的知識和方式方法描畫成點、串聯(lián)成線、連線成面,努力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本領,為未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融合學習,要打開眼界拓寬國際視野。眼界決定境界,視野成就卓越。當前,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與世界的聯(lián)系愈加緊密,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頻繁,只有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勝任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挑戰(zhàn)。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校友張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川三甲”,也是“聯(lián)合國里的川大人”。他曾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工作8年,參與支持氣候談判、全球碳市場管理和運行,參與制定一系列國際量化標準和規(guī)則?;貞浧鹪诖ù笄髮W的13年,他認為自己是川大國際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的受益人,川大的培養(yǎng)讓他有能力抓住機會到國際舞臺上施展才華。近年來,學校大力打造“國際課程周”,邀請20余位諾貝爾獎得主、100余名外籍院士、1000余名外籍專家來校講學,開設1500余門全英文課程,讓同學們“不出國門看世界”。同時,全面實施“大川視界”海外訪學計劃,投入專項經費和資源,為同學們提供更多“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機會。祖國在心中,世界在眼前,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視野和胸懷也自然就開闊了。希望大家以開放、包容、自信的胸襟擁抱多彩的世界,充分利用學校的國際化平臺,積極參加國際學術講座、研討會、研習營等活動,結交世界各地的朋友,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不斷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努力成長為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人才。

  融合學習,要學會溝通合作共同進步?!抖Y記》講“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就是說, 同一個老師門下的稱之為朋,志趣相投的人稱之為友,朋友們相聚在一起,研討學習道德義理。同學們來自天南海北,成長經歷各自不同,生活習慣存在差異,性格特征也不盡相同,進入大學集體生活,要善于和他人溝通合作。溝通可以分享感受、紓解壓力、碰撞思想,增進相互理解;合作可以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提高效率,促進共同成長。物理學院有這樣一群“00后”本科生,他們懷揣著對浩瀚宇宙的好奇,組成“天格計劃”團隊,從資料收集,到實驗模擬,再到組裝檢測,大家分工明確、同心協(xié)力,并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天格聯(lián)盟”高校的同學并肩作戰(zhàn),共同研制出三顆衛(wèi)星載荷,目前已搭載運載火箭進入太空開展實驗。這群“追光少年”在溝通合作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也收獲了真摯濃烈的同窗友誼。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胸懷“各美其美”的自信和“美美與共”的襟懷,融入集體,尊重差異,心中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共同進步。

  同學們,為學之實,固在踐履。今天是你們求學川大的起點,在未來的求學道路上,我將和全體老師一起支持大家、陪伴大家。希望同學們傳承踐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品格,迎光追月、踏浪前行,以融合學習之姿,創(chuàng)造精彩未來!

  祝福同學們!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相關新聞
SRC-779654313 2024-08-20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