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姐:“不要被他人所定義”
2023-09-14 11:52:1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姐:“不要被他人所定義”,很多同學對于這個問題有疑問和不解,那么下面就跟著中國教育在線的小編詳細了解一下吧。
—柏拉圖
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也映照著面臨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都應如此。
別讓每次選擇成為遺憾,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當我猶豫徘徊糾結(jié)的無法入睡時,我總會寫下即將面對的選擇以及出現(xiàn)的結(jié)果,看看我是否能夠接受,在確定我都能承受時,自然不會擔心遺憾,我只要去做就是了。
不要被他人所定義
一次飯局上的某位叔叔知道我要申請研究生繼續(xù)深造后,繼而說:“女孩子家家的,不用太努力學習的……”
在這之后,這句話便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里 , 好像我這么多年的學習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回到美國后,在本科期間的最后一個學期,我默不作聲的開始申請學校,那時有種不蒸饅頭爭口氣的沖動,一門心思的想要申請top級別的學校。
在遭遇了第一次GRE考試的滑鐵盧,以及教授推薦信遲遲無法遞交等問題后,我花了2個月的時間從早到晚刷題背單詞,那時好像就是在跟自己較勁,也是這股子犟勁,最終獲得了滿意的成績,也收獲了哥大的offer。
回首這些事情,在申研過程中我明白了努力學習與性別無關(guān),也無需因為別人的話而改變自己的人生,生活充實且有目標的人生才有意義,學習更多的是實現(xiàn)自我提升的途徑。
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理念也讓我樹立了自己的價值觀—“不要被他人所定義”,我終于擺脫了那句扎在我心里的話,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與工作當中。
(哥倫比亞大學)
平等傾聽的學習氛圍
紐約這個都市繁華卻滲透著孤獨,而哥大好像遠離了這份繁華并保持著她獨有的溫度。
哥大給予了學生們包容的氛圍以及能夠讓學生們能暢所欲言的安全感,也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平臺來建立平等的學習關(guān)系。
記得當時在學校實習時,需要觀察記錄不同課堂里學生與老師的互動,然后寫成分析報告。在觀察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度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教室里沒有固定的桌椅,學生們可以隨意找到自己舒適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角落,也不妨礙學生認真聽課。
這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老師引導學生們化被動為主動去接受知識。
這次實習經(jīng)歷也加深了我對于課堂教學的理解,在我的課堂里,我會更多的傾聽學生們自己的聲音,讓學生們自主獲取他們能夠接受的知識,就像在GRE/GMAT的課堂里,我更多的會跟同學們強調(diào)邏輯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針對考題走捷徑。
(布魯克林大橋 、Central Park、Santa Monica海灘)
拒絕內(nèi)耗— “佛系”的我
The more you know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want, the less things upset you.
拒絕內(nèi)耗,這是我一直追求的信念。
可以說我是個很佛系的人,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逃避可恥但對我有用”,我認為比起逃避困難不去解決或者擺出不care 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與自己和解。當無法前進時,可以放緩腳步休息一下,放過自己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再出發(fā)。
我記得有節(jié)課是我的教授Prof. Hope邀請Dr. Ruth Westheimer作為嘉賓的課堂訪談(教授們有時會請各界的大佬做guest speaker,幫助同學們近距離接觸各行各業(yè)的學者大佬并獲得更多前沿信息和知識),整堂課的主題是“Love&Life”,Dr. Ruth 分享了在教育之路上,最根本的就是愛自己,始終要保持self-identification(自我認同)。
就是這次教學讓我學會了自我定位:需要做什么?能夠做到什么程度?預期是什么?最終的結(jié)果是否能夠承受?
想明白之后,何必為了解決不了的事鉆牛角尖呢?如果能夠解決問題是突破自我,解決不了的話,也算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做到了最好!
與Prof. Hope、 Dr. Ruth的合影
給同學們的寄語
那么以上就是關(guān)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姐:“不要被他人所定義”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啦,以上內(nèi)容作為參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如果還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內(nèi)容可以關(guān)注本平臺繼續(xù)瀏覽。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